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走!去玉山


走!去玉山
文.圖 林美杏、傅志男 2001年

漆黑中,我們一行人踏著崎嶇的碎石小徑,在微弱的頭燈燈光引領下,由排雲山莊往玉山頂前進。稀薄的空氣,寒冷的風,讓伙伴的頭更低了。靜謐的四周,聽見的是踩在碎石上的跫音,氣喘吁吁的呼吸聲,還有偶爾響起的應答聲。在黑暗裡行走,寧靜的心情中夾雜著不安,望向墨藍的天色,期待旭日東昇。

隨著高度的爬升,天色漸漸轉亮,迷濛、幽靜的清晨光景,讓沈重的腳步有了向前的動力。天空清明,周圍景觀躍現眼前,層次分明的山巒、驚人的碎石坡,還有開著花的黃菀和玉山卷耳,以及玉山小蘗通紅的果子、已現金色的尼泊爾籟蕭……等,令人陶醉。涇渭分明的森林界線也一覽無遺,界線以下是通直的冷杉林,為溫帶氣候典型的森林,株株筆直參天的優美樹形,如聖誕樹般聳立著;界線以上則是玉山圓柏所代表的矮盤灌叢帶,以及更往上以至峰頂的裸岩植物帶。彼此互不逾越,各自有生長的區位。到了風口,玉山主峰就在頭頂,放下背包,亦步亦趨、手腳並用地爬過最後一段破碎裸露的陡升坡,在此起彼落的「登上主峰了」的呼喊聲中,大伙兒終於登頂。映入眼簾的,是壯闊動人的高山景象。
爬到主峰下碎石坡時太陽尚未露臉的美麗景緻。

這是十月底的時候,生態教育中心一行十六人第一次登上玉山主峰。

在急促的心跳尚未平息時,全新的磅礡氣象,撼動了所有的人。這就是台灣的最高點,東北亞第一高峰!我們正站在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尺的地方,親臨孕育我們的這片土地。嚮導大哥如數家珍似地向我們介紹各個山頭,眼前是巍峨聳立、有「十峻之首」的玉山東峰;左邊是有著東亞最高的氣象測候站的玉山北峰;南方遠處是金字塔山形,南台首霸的關山;還有馬博拉斯山、秀姑巒山……等,目不暇給。楠梓仙溪從主峰南壁向下奔流,荖濃溪則從東北繞過東峰,沿著中央山脈西面往南奔流,高高屏重要河川的源頭就在此處,源源不絕地滋養我們。玉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綿亙的山勢、清薄的雲、耀眼的陽光,我們靜靜地、緩緩地、鉅細靡遺地享受這視覺的美、心靈的滿足。

在主峰頂拍照留念後,部分伙伴繼續往玉山北峰出發。玉山的招牌圖騰,就是從北峰往主峰看去的經典角度。途中,玉山柳披上黃葉,而早田氏香葉草則以豔麗紅葉展現冬季前的風華,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枝幹虯曲盤縮的玉山圓柏了。事實上,玉山圓柏具有長成大喬木的基因,但在此地終年受到強風的吹襲、冬雪的壓迫,使其無法自然生長,改以匍匐的姿態順應環境,以求生存。扭曲的樹形,彷彿是經人特意雕鑿般動人,這是大自然的巧手,也是植物生命的張力。
玉山北峰和層疊的山巒。

隔著沙里仙溪,見到對面的新中橫公路柔腸寸斷,此番景象印證了當初反對開發新中橫公路的警告。新中橫的開挖,不僅破壞了台灣中心地帶的生態,也使水土嚴重流失,開路的效益早在汩汩土石流的嘲諷中銷聲匿跡。回望主峰,莊嚴的山容令人感到神聖不可侵犯。續往北峰,向測候站的工作人員送來人氣,而他們則以熱咖啡招待。在萬般風情的峰頂工作,令人稱羨;面對惡劣的氣候時,堅守崗位的敬業精神,更教人肅然起敬。

壯麗的峰巒、懾人的斷崖和崩塌地、豐富的植物群相、澄靜的蒼穹,瞬息萬變的山林景象,看似寧靜沈穩的氣氛中,卻蘊含捉摸不定的性格,在芬多精的洗滌下,褪去塵囂,驚見自身的渺小,在此,我感覺到身為台灣人的驕傲。是啊!台灣原本就是高山島,開創整個生界的不也是山嗎?正如陳冠學先生所述,台灣的山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因為台灣土地小,相對之下,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距離海非常近,由高山望海,海潮拍岸的姿態如從四面八方朝拜聖山般,日以繼夜。玉山之行讓我們徹底驚艷小台灣的偉大。

四百多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激烈的碰撞擠壓,自此,台灣便挺立海中,遍佈高山。崇山峻嶺,加上季風氣流,為台灣帶來充沛的雨水,滋潤這塊大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溫度、氣壓產生變化,使地處亞熱帶的台灣,也擁有北國風情。正因如此,孕育了豐富的生態體系,有別於同緯度大都是沙漠的國家。蕞爾小島,將寒帶、溫帶、熱帶國家的生態濃縮一體,堪稱自然界的奇蹟。台灣的高山世界,景色浪漫迷人,生態地位極為重要,身為台灣人,若不認識台灣高山,豈不可惜?而玉山,正是台灣山系的心臟地帶,是最高峰所在,更值得大家一探究竟。生態中心的伙伴們懷著朝聖的心情,不分男女老幼,趁著難得的假期,下定決心一訪玉山,縱使一生只一回,也足堪欣慰!我想,此行中所有美麗動人的景象、相互提攜的情誼,甚或撥開雲霧見青天的領悟,點點滴滴都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人的心底。
登玉山主峰頂前,氣喘吁吁,壯觀而破碎的地質,大家都屏息、緩慢的爬。

從古至今,不同地域的原住民族群大都以其領地之最高峰或最特別的山來作為聖山,如泰雅爾族的大霸尖山,布農族與鄒族的玉山,排灣、魯凱族的北大武山。他們認為聖山是祖先靈魂的居所,也是自己死後靈魂的歸鄉,進入聖地皆須取得祖靈的允准與諒解。原住民朋友以極為審慎、尊崇、感恩的心來對待這片土地,而山林則回報以豐富的食物、充沛的水源、安全的環境。這是原住民與土地的深厚情感,也是對土地依戀與尊重的具體表現,我想,在他們的世界裡也許並沒有所謂的「保育」,但土地的倫理、山林的感情表現在切切實實的生活中。反觀同生長於此地的平地人,對土地沒有情感,只有剝削與貪婪。錯誤的森林政策、無知的破壞舉動,將珍貴的土地傷害地遍體鱗傷。我們覺得應重建台灣人對土地的觀感和對萬物的尊重,這是深切的期盼!

山是台灣土地的本體,而玉山是台灣的最高峰,在認識台灣土地的同時,也希望您能共襄盛舉,與我們一同踏上朝聖之路,因為我想,玉山正是台灣人共同的聖山。蒼翠蓊鬱的山、湛藍深邃的天、豐富多樣的生態,玉山的萬種風情盡是美,收拾行囊,邀請您出發吧! 
<本文刊載於高雄市教師會生態中心第七期季刊


玉山主峰頂壯觀的地質景觀!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