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瓦拉米「蕨之路」輕鬆行


瓦拉米「蕨之路」輕鬆行
~地球公民花蓮台東盛夏之旅另一篇
文‧圖 傅志男2011.08

    花東行的20日早上,僅剩我、根政和卉荀三家人「續攤」花蓮行程。我們約在玉山國家公園的瓦拉米(蕨)步道入口-「山風」集合,並加了武就的同學「家銘」。細雨下,大夥開始走入「蕨之路」,沒幾分鐘雨停了,走在森林中相當舒適。望見深邃的山谷,踏在日據八通關越嶺道上,想起拉荷阿雷等英雄的故鄉就在這條「蕨之路」的深處-大分!瓦拉米步道大致就是沿著日據八通關越嶺道而行。

    瓦拉米步道沿著「拉庫拉庫溪」南岸,由山風海拔約600公尺緩坡向上。台電近幾年來想在花東的許多溪流蓋水力發電廠,其中的「鹿鳴水力發電廠」就是想利用拉庫拉庫溪水發電,壩址當然不能蓋在國家公園內,於是選在登山口下游約2公里、「剛好在園區外」的鹿鳴吊橋附近,實在惡劣!還好基金會和花東關心此議題的朋友持續努力阻擋這些慘案的發生。

    走在自然步道裡總是充滿驚奇!不懂蕨類的我踏上這條蕨之路,運氣真好,遇到一種我認得的蕨-「東方狗脊蕨」,此時的葉子上長滿了不定芽,粉紅色是剛長出的不定芽,慢慢就會長成綠色,成熟後掉落到適合的地方就能長成植株,相當美麗而有趣。
東方狗脊蕨的不定芽。
    三個小時的自然饗宴,我們只走到山風橋(二號)約2公里的路程,因為沿途的溪谷、景觀和動植物都令我們驚艷不已!這段路的森林,早期因伐木破壞過,後來有造林,如巒大杉、柳杉等,目前植被已經慢慢演化為次生林的階段。沿途喬木以「台灣胡桃」為優勢樹種,也有許多山黃麻、白匏子等先驅樹種,九芎、江某等次生林樹種數量也不少。

    在森林底層,數量不少的「倒地蜈蚣」永遠也搞不清楚為何自己擁有美麗的花朵卻有此惡名;以蔓藤之姿出現的「串鼻龍」不只開了許多小白花,也結了許多有羽狀長毛的果實準備成熟時「御風而行」;而在陰濕地區優勢的水鴨腳秋海棠則以有趣的雄花瓣4片、雌花瓣5片的姿態恣意綻放。惹得旁邊的「長花九頭獅子草」張開了血盆大口吼出「誰才是老大!」此時,低調的蘭花,從泥土中緩緩地吐出花序,並開出擁有魔法才會使用的「紙片人」白花。這美麗的夏日「現花」,看得我是瞠目結舌、鼓掌叫好ㄚ!
左圖是長花九頭獅子草的花;右圖是有魔法、會做紙片人的蘭花。

    山風一號吊橋很長,跨越的溪谷不只溪流美,植被更是豐富而自然。闊葉樹和一些筆筒樹畫面呈現原始之美,加上特有種的「闊葉省藤」爬上高大喬木擴大領域的展現生命力,顯示這條蕨之路的生態恢復力相當強。山風二號橋的橋墩年代較為久遠,長滿青苔頗有古意。而其橋下的山風瀑布因其遠離人居的天然環境,我們就同時吸收著森林的芬多精、負離子和大自然的能量,滿足的走上來時之路。回程時,梭德氏棘蛛還露了臉,鮮黃體色、棘紅端黑的模樣,這是我看過最美麗的蜘蛛。打過招呼後,繼續我們下一段的旅程。
左圖是山風瀑布;右圖小孩由前至後依序為蒔恩、momoyoyo;大人由左至右依序為怡賢、根政、美杏、卉荀、蜚類二號武就和蜚類一號家銘。(右下方為梭德氏棘蛛~水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