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德克・巴萊談布農族的抗日史蹟
文‧圖 傅志男2011.09.09
台灣真正的英雄和歷史,以前從來不會出現在教科書,這是過去荒謬的歷史教育。近年來的鄉土教育雖然對推展本土文史和自然有所著墨,甚至早已出版「莫那・魯道」的20元硬幣,但除了讓台灣人「知道」這些人事物以外,對於更深層的土地認同與感動還差得遠。
「賽德克・巴萊」上映前,收到魏導團隊寄來的套票!開心~~
相對於「賽德克・巴萊」的壯烈抗日行動已經聞名天下,而日治時期對日本政府造成最大傷害、歷時最久和台灣最後一個「歸順」的原住民抗日行動—「布農族抗日」卻仍默默無聞,筆者深感可惜!
台灣高山的原住民原本對於平地的執政者是誰並無太大的興趣,但自從所謂的「文明人」政權想對台灣山林榨取利益—如樟樹(樟腦)、檜木(紅檜、扁柏)等資源時,原住民的傳統領域受到壓迫,日治時期,1901年開始的「五年理番政策」開啟與原住民的衝突。台灣總督府就在1914年宣佈平定「太魯閣番」後,開始對付台灣最後一個「尚未歸順」的原住民—布農族。
從南橫天池往北方眺望,中間即「玉穗山」,右方是雲峰、左後方是玉山群峰。
八通關越嶺道的西段-瓦拉米步道的山風橋。
身為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的我,有幸在十幾年前就因為園區內的「八通關和關山越嶺道」得知這個偉大的歷史,並產生極大興趣去找尋相關書籍和報告。筆者曾經在國家公園的原住民解說員訓練時,和許多布農族的朋友訴說這段歷史,當時我是帶著興奮但心虛的心情分享他們的偉大歷史,所以筆者強調:我只是對這段歷史有興趣,而真正歷史和山林的知識與智慧,需要你們自己去發覺屬於你們自己的歷史榮耀!
筆者和拉荷・阿雷後代的顏先生在其住家拉荷・阿雷畫像前合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